首页

伊轩女王35部全集

时间:2025-05-30 05:15:20 作者:(走进中国乡村)甘肃临夏牛产业探索文创伴手礼 延伸链条“闯”世界 浏览量:99082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邸英轩)“好久没看见郭艾伦打球了,还等不?”一句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发问,却是郭艾伦本人在社交媒体写下的话。

  2024赛季CBA全明星周末将于3月1日开赛。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并没有郭艾伦的身影出现。近10年来,郭艾伦从未缺席过全明星周末。上一届全明星赛,郭艾伦还作为北区票王出战。

  郭艾伦社交媒体截图。

  因为大腿拉伤,郭艾伦正在西班牙进行康复训练。据媒体报道,郭艾伦的大腿拉伤是旧患。由于上赛季在伤势未愈的情况下选择复出,郭艾伦的伤情经常会出现反复,新赛季首秀也一再推迟。

  直到2023年的12月29日,郭艾伦才刚刚完成赛季首次亮相。辽宁男篮客场挑战福建男篮的比赛中,郭艾伦作为替补登场。在全场球迷的欢呼声中,郭艾伦打了22分钟,拿到13分4个篮板8次助攻,但出现了5次失误。

  虽然称不上“强势回归”,但他的表现已经为球队后卫线轮换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时隔228天后的正式复出后,郭艾伦也在社交媒体发文:“上场了,扣篮了,上篮了,也投篮了。没罚到篮真的挺遗憾。感谢大家,感恩。”

  然而还没等到罚篮的机会,郭艾伦的腿伤就再次加重了。2024年1月3日对阵浙江男篮的比赛,郭艾伦出场14分钟后便无法坚持。在后续的采访中,主教练表示郭艾伦的腿还是很疼,一直在进行治疗和评估。

  截止目前,郭艾伦本赛季的数据停留在登场3次,场均8.7分2.3篮板4.0助攻。由于这个赛季出场次数不够,郭艾伦也无缘参加CBA全明星周末。

  除了郭艾伦,周琦等人同样饱受伤病困扰。对于中国球迷来说,近期男篮国家队的表现更是雪上加霜。2025年亚洲杯预选赛第一窗口期比赛,中国男篮客场73:76不敌日本男篮。这场失利还创造了一项尴尬纪录:自1936年奥运会以来,中国男篮首次在FIBA举办的亚洲杯及更高级别赛事中负于日本男篮。

  在FIBA公布的男篮亚预赛第2期实力榜中,中国男篮已经下滑至第8位。除了日本男篮,韩国、菲律宾、黎巴嫩等球队的名字都出现在中国队之前。曾经易建联、郭艾伦、周琦等人领衔的国家队,至少还能保证在亚洲层面有竞争力。如今似乎只有等下一个姚明出现,才能让中国男篮重回正轨。

  2025年亚洲杯预选赛窗口期实力榜第2期。 图片来源:FIBA国际篮联

  近日的一场国际体育商业峰会中,奥运冠军李宁也把这个问题直接抛给了姚明。姚明表示由于自身成长环境有很多特殊性,期待下一个姚明不如期待下一个郭艾伦、赵继伟,期待一个可以复制的培养模式。

  在郭艾伦这则动态下面,网友也纷纷留言:“等你回来”。球迷们等待着前“亚洲第一控卫”回到赛场,更期待球员培养的良性循环能够早日实现。(完)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1月至10月广西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30.2%

报告发现,我国企业医疗健康管理经历了概念兴起、政策支持发展、体系逐渐完善成熟到创新技术赋能四个阶段。当前,国家支持政策频繁出台,从一开始的健康规划顶层设计,到关注员工具体的健康问题,企业建档情况以及特定职业相关诊断检查等,不断深化细化,以指导企业医疗健康管理服务能够满足企业以及员工等多方的需求变化。

大量购买黄金成电诈“洗钱”新形式

在高寒缺氧、干旱风沙等极端恶劣条件下,国网青海电力全力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大力推动工程精益化运维管理,持续投入人力和资金进行设备升级维护,开展年度检修12次,完成设备检修7000余项,完成技改大修项目34项,并采取串补工程、调相机等技术手段提升交直流电网系统稳定性和清洁能源输送能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发布

龚宇认为,在线娱乐行业能否抓住消费拐点带来的发展机遇,锁定下一阶段的持续增长,关键在于能否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拥抱来自行业内外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服务好人口结构变化中日益重要的“老”和“小”两大群体;拥抱生成式AI广泛应用带来的生产和服务升级;在内容创作领域回归对现实主义的关切,持续为广大用户提供高品质多样性的内容。

“天上一张网”日臻完善 59家中外航司入驻北京大兴机场

鲁政委说,“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结构的重塑与升级,大大提升了外贸应对不确定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过去我们出口不行的地方、大家不怎么关注的地方,成了今年重要的亮点。”

G20合照发布后,网友发问:“拜登去哪了”?

一方面,建立以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学科调整机制,同步优化人才培养策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动态调整高校学科设置,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升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在重大任务完成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推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跨学科研究,以培育新的研究领域和创新点。通过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内部培养,强化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重大科技创新提供坚实人才基础和人才储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